效率为王,改造餐桌 ——餐饮供应链创造美好生活系列(预制菜篇)(PDF/附件下载)
目录
1. 生意本质:食品加工的再进化,附加值在于口味还原
特征:边界模糊,品类丰富,细分差异大
行业驱动:提升效率,符合餐饮工业化趋势
生意本质:底层是食品工业化,附加值在于口味还原
产业链:自有品牌商与渠道型企业相对占优
2. 行业特征:效率追求驱动行业,行业规模约4200亿
行业规模:广义规模约4220亿
发展复盘:行业发展早期,分工专业,效率驱动
B端:满足核心需求——加快出餐速度、标准化
B端:渗透基本完成,工业化仍有空间
B端空间:狭义预制菜中性假设下可达1525亿
C端:疫情加速了高线城市消费者教育
C端:成长空间至少3-4倍
3. 品类王者:盈利和规模,微笑曲线两端
品类王者:盈利能力强、单品规模大
优选赛道:盈利与规模,“微笑曲线”两端
主线一:盈利能力——产品定价权
案例彭记坊:特色原料、工艺带来产品定价权
产品定价权:原料的资源属性
盈利能力——观念溢价
盈利能力:西式 > 中式
单品规模
可标准化程度:西餐 >中餐;面点>菜肴
单品规模:应用场景丰富度
渠道适用性:中式米面>西式烘焙
渠道适用性:速冻米面>速冻菜肴
案例盘点美味:预制熟制品领先品牌
应用场景多样性:预制程度
4. 渠道特征:议价偏强,分层定位
B端:渠道议价力偏强
需求分层:连锁/酒店看产品力,乡厨看性价比+客情,团餐看重食品安全与供应稳定性
渗透空间:厨师与后厨工业化之间的博弈
渠道平台蜀海、望家欢、乐禾,整合产业链资源
C端:线上关键是触达用户,线下核心是创造复购
C端玩家:全国品牌待突围,渠道抢夺是关键
线上获客成本变高,渠道平台比品牌商占优
渠道平台:叮咚盒马通过反向定制,在C端更有可能胜出
王家渡:BC端同时发力,餐饮与零售完美结合
5. 海外经验:美国渠道相对强势,日本注重口感配方
海外对比
阶段:中国类似美国1950-1970年代
美国:标准化程度高,烹饪方式比中国简单
美国:集中度高,零售型企业利润率高于传统加工企业
美国:综合集团以收购参与竞争,优势在于渠道网络多样
大型集团以收购参与竞争:比拼资本实力、规模优势
美国与中国的区别
日本:B端率先放量,大型企业更多在C端放量期成长
日本预制菜:面米主食和炸物占比超过80%
日本:注重口感配方,以资源型、配方型企业为主
味之素:行业成长期进入,调味优势,定位高端
日冷食品:水产冷冻技术切入预制菜,选择大单品模式
中国与日本区别
海外借鉴与思考
6. 投资建议
未来展望:行业高成长、高空间
未来展望:格局高度分散,渠道保持相对强势
投资建议
立高食品:盈利能力强+高标准化,有望在快速成长阶段成为小龙头
味知香:盈利能力较强,生腌制品渠道适用性强,应用场景丰富
千味央厨:中式面米制品空间大,连锁餐饮客户是主要增长驱动力
安井食品:自建产能加大布局,综合实力优秀
龙大美食:坚定食品升级战略,产品和渠道结构双优化
国联水产:全产业链协同发展,向预制品转型
风险提示
1、经济环境扰动,需求不及预期
2、行业竞争加剧
3、产品升级不及预期
如需 高清完整版 《效率为王 改造餐桌-餐饮供应链创造美好生活系列》请点击下方链接,免费下载免费下载免费下载免费下载